久久无码国产视频|无码片中字幕在线视频观看|男人资源av无码网站|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首页

<noscript id="hd38l"><progress id="hd38l"></progress></noscript>
<label id="hd38l"><th id="hd38l"><track id="hd38l"></track></th></label>
<rt id="hd38l"><del id="hd38l"><bdo id="hd38l"></bdo></del></rt>
  • 歡迎訪問名校網(wǎng)
    名校網(wǎng)

    倪瓚


    倪瓚的寫法


    倪瓚介紹

    倪瓚(1301—1374年),元代畫家、詩人。元四家之一。原名珽,字泰宇,后字元鎮(zhèn),號云林,別號幼霞生、荊蠻民、奚元朗、凈名居士、朱陽館主等。常州無錫梅里祗陀村(今江蘇無錫梅里鎮(zhèn))人。擅畫山水、墨竹,師法董源,受趙孟頫影響。早年畫風清潤,晚年變法,平淡天真。疏林坡岸,幽秀曠逸,筆簡意遠,惜墨如金。以側鋒干筆作皴,名為“折帶皴”。墨竹偃仰有姿,寥寥數(shù)筆,逸氣橫生。書法從隸入,有晉人風度,亦擅詩文。與黃公望、王蒙、吳鎮(zhèn)合稱“元四家”。存世作品有《漁莊秋霽圖》《六君子圖》《容膝齋圖》等。著有《清閟閣集》。

    簡介

    出身江南富豪,雄于資財,祖父倪椿、父倪炳、兄倪文光都是大地主兼商人,又是道教徒。倪瓚早年喪父,由兄撫養(yǎng)長大,亦信奉道教。元文宗天歷二年(1329)文光去世,倪瓚繼承父兄家業(yè),親自理家“出應門戶”。至正(1341~1368)年間,江南災荒連年,義軍四起,元政府強征暴斂,局勢動蕩不安。倪瓚為逃避官租和義軍,遂散其家資,遁跡于五湖三泖間,往來宜興、常州、吳江、湖州、嘉興、松江一帶,棲居村舍、寺觀達20年之久,寄情山水詩畫。明洪武初年,江南秩序安定,返回故里,寄住在親戚鄒惟高家。他性情孤僻狷介,愛潔成癖,自稱“倪迂”。

    倪瓚早年專意讀書,家中清閟閣藏書畫數(shù)千卷,無論經(jīng)史子集,釋道經(jīng)典,都專心閱讀批校,所藏法書名畫,亦悉心臨學。所作詩文崇尚清新,其詩與楊維楨、張雨、郯韶等人相唱和,有蕭散清逸之趣。書法天然古淡、得自分隸,有魏晉人風致。尤擅畫山水、枯木、竹石,多以水墨為之,偶亦著色。山水畫初宗董源,后參以荊浩、關仝,山石樹木兼師李成。崇尚疏簡畫法,以天真幽淡為趣,能脫出古法,別開蹊徑。作品大多取材于太湖一帶景色,好作疏林坡岸,淺水遙嶺之景,章法極簡,于簡中寓繁;多用枯筆干擦,淡雅松秀,似嫩而實蒼,風格蕭散超逸,獨樹一幟,與黃公望、吳鎮(zhèn)、王蒙并稱“元四家”,對文人山水畫作出了新的創(chuàng)造和發(fā)展。

    在繪畫理論方面,主張作品表現(xiàn)畫家的“胸中逸氣”,重視主觀意興的抒發(fā),反對刻意求工、求似,曾說:“仆之所謂畫者,不過逸筆草草,不求形似,聊以自娛耳!”“余之竹聊以寫胸中之逸氣耳!”在元代,“逸格”列為最高藝術境界,故倪瓚一再強調(diào)“逸氣”,并在創(chuàng)作中極力追求。他的繪畫格調(diào)和創(chuàng)作思想,對明清兩代文人畫影響很大,受到廣泛推崇和師法,明代江南人家以有無倪畫來判雅俗和清濁。

    倪瓚的傳世主要作品有《水竹居圖》(中國國家博物館藏),《容膝齋圖》、《江岸望山圖》、《紫芝山房圖》、《安處齋圖》卷(均藏臺北“故宮博物院”),《漁莊秋霽圖》、《贈周伯昂溪山圖》、《怪石叢篁圖》(均藏上海博物館),《虞山林壑圖》(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),《幽澗寒松圖》、《秋亭嘉樹圖》、《竹枝圖》、《梧竹秀石圖》(均藏故宮博物院),還有《雨后空林圖》等。著有《清閣集》12卷傳世。

    倪瓚卒于明洪武七年(1374),時年七十四,明史有傳,應署“明人”。但習慣稱為元人,且號為“元四家”,故仍稱元畫家。



    “倪瓚”分字解釋


    詞語首拼